Monday, February 25, 2008

大學生活初體驗

大學生活初體驗
放下書包好一段日子,蒙上主恩典又可以再次揹上書包,跑到中大崇基神學院進修,開始上主在我人生下半場的召命。
踏進中文大學,感覺真是好大:好大好美的一個山城。但隨之而來是一點恐懼:究竟哪座建築物才是上課地點呢?吃午餐的地方可以有哪些選擇呢?轉堂校巴的巴士站在哪兒呢?圖書館內的電腦是要入甚麼密碼才可使用呢?怎樣使用互聯網去選科?還要在增/減選科期內完成所有手續才可順利上課。一大堆不知道隨著神學院學生會的同學細心解說並親身教導而獲得解決。他們帶著我們一班新生一處一處的邊行邊指示著哪裡是哪裡,使我們可以更清楚處身的地方是有甚麼特色。在使用電腦選科時,我一邊學習著使用大學網頁,而同學在旁解說著各項功能。其他學系的同學對我們學生會的貼心支持不禁流露出艷羨目光。
經過兩星期的增/減選科時段,便決定著上學期可選讀的課程。因著大學的課程設計是首年入學同學都必須上體育課,而又因註冊日期太遲而未能選上合 適的體育課,最後只能選擇「體能鍛練」這個項目。相比著三十位廿來歲的年青小伙子,他們有的是無比的活力;而我只有盡力去應付課堂的要求。盡力參與是自己的一個定位,試問年紀比他們大一倍,體能比他們弱一半的情況下,乎復何求呢?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週會是最令我感到鼓舞的,因每星期五舉行時都邀請不同界別的演講嘉賓;最令我難忘計有:無國界醫生分享他的使命感及經驗,蘇玉華女士分享她在演藝事業裡的喜樂得失,葉劉淑儀分享他從政及後的轉變生活。我覺得他們在分享的內容縱是因著不同的機遇和資源而作考慮及取向,但仍是向著自己的一些未可知的領域前行,那是需要一份過人的勇氣和毅力才可達致。他們總比一般人高瞻遠觸,總扮演著開荒者的角色。在他們身上我見到他們的積極思想成為他們的推動力,努力使人明白他們積極的緣由;當有人接受並支持他們時,又成為他們持續的力量,並在路上不斷求新,再開闊自己不可知的領域。年青人正需要這種由內至外,再由外至內的推動力。我相信這也是崇基週會的目的之一。
另一個崇基特色是星期五下午的書院通識課和小組導修課。書院通識課是透過課堂講解去認識大學傳統,如何使用圖書館,如何寫論文等等課題。起初我對這課堂不感興趣,因內容覺得很乏味,而課堂又在午餐後,實在難以集中精神去聽完差不多兩個小時的內容;當我好努力把下垂的眼皮張開時,只見眾人都東歪西倒地熟睡了,其他的同學就拿出自己的書本或筆記溫習。但台上的教授仍然是努力把內容講解給少數有興趣聽的同學。這時我猛然醒覺,讀書不單是讀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其他相關的也可協助自己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並演繹其內容。自此以後,每堂我都會盡量坐前些,令自己可以更集中精神上課。
小組導修課堂是令我感到最愉快的時刻。差不多每次我們都選擇在眾志堂舉行茶聚。因這是一個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內容及形式皆由同學們主導。在經過一輪討論後,大家都共識了四個題目:大學語言文化,宿舍文化,飯堂及大通。我覺得除了題目令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大學之外,最重要是藉著預備及討論機會,令我們可以認識其他學系的同學,增加各人的社交圈子;因著大眾面對著的功課,課程要求不同,大家可以在一個無壓力的環境下各舒己見,亦可大吐苦水;在傾談間把內在壓力都傾吐出來。再加上導師給予實質的支持,大家都在喜樂的氣氛下完成課堂。總結第一個學期的經驗是喜樂滿心的,因在不同的形式的學習中都得了知識以外的友誼。在參與付出時又有更大的得著,並感受著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變得更廣闊。期待著下學期的開始,再向人生的另一面進發,探索無限的可能性。在神學的範疇也是如此,在不同的理念衝擊下,挑戰著自己過往對上主對聖經的認知,仍然愛主如昔,因與主同在的感覺經驗未曾消退。更是讚嘆前人不斷求新角度去認識上主,盼我也每天更新認識上主。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