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6, 2009

「像樣的教會管理」

「像樣的教會管理」
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54006&Pid=5&Version=0&Cid=220&Charset=big5_hkscs

「像樣的教會管理」研討會
劉忠明:教會有制度.執行待改善(6月24日消息)
蔡聖龍
福音證主協會昨日(6月23日)中午假城景國際酒店水晶廳舉行「像樣的教會管理」教牧研討午餐會暨新書發佈會,既公佈由中大管理系教授劉忠明博士(右三)與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左二)合著的《像樣的教會管理》一書,也由劉忠明發表一項教會管理調查,以及由盧龍光、《時代論壇》社長李錦洪(右二)及宣道會康怡堂主任牧師區伯平(右一)分享教會的管理問題,吸引逾百位教牧長執報名出席。

入職有制度欠培訓
劉忠明首先公佈教會管理調查的一些結果。有關調查的回卷率為全港堂會的14.5%。當中發現教會一般都有良好的制度,例如大部分教會都會每年訂定來年事工計劃及財政預算,聘用行政同工和教牧時有一定的規章,教牧長執和行政架構的權責有清晰的劃分;但另一方面,卻不是有很多教會認為推行事工時各部門有良好協調,以及有為新聘請的行政或教牧同工提供合適培訓等。
劉忠明分析,這調查顯示了教會在架構制度方面已有建立,但在執行方面卻有待改善,規章制度未能保證堂會能順利推行事工。特別是雖然不少教牧長執表示隊工有良好溝通,但在處理人事問題、考核、培訓、鼓勵參與和提升士氣等方面,都有商榷。

教會管理四大死穴
之後由李錦洪回應分享。他笑言作為《時代論壇》社長,要為新書宣傳其實要收廣告費,但這次卻是義不容辭,因他觀察到華人教會實在很需要對「管理」有更多認識,過往教牧長執只能參考西方書籍,現在劉、盧的合著真正針對華人文化,因此他誠意推介。他分析教會領導一般有四大死穴:
一、逆來順受造成的優柔寡斷
二、追求完美造成處事效率偏低
三、教牧和長執的角色矛盾:屬靈上教牧是領導;法律上執事是領導
四、教牧言行不一:沒有在平日實踐講壇的教導

但他亦提出四個教牧長執應有的潛質,可以嘗試化解死穴:
一、談話式領導:在日常傾談中潛而默化凝聚共識,而非在會議桌上才爭拗問題。
二、牧人領導:帶領幾隻羊,牧人站在最前;帶領幾百隻羊,牧人站在中間;帶領幾千隻羊,牧人則站在最後,以便看清全局。
三、行水領導:人要在水面行走,需要水底下有石頭承托──因此領導者要用心建立支持團隊。
四、故事式領導:多透過好故事帶出人生哲學,在團隊中累積軟實力。

招聘「冇破壞」的人
盧龍光笑言自己既是神學院院長,也曾牧會十多年,因此深明教會和神學院的矛盾:教會常投訴神學院的「產品」不濟,但神學院則反過來投訴教會「來料不佳」!他指「管理」是不分聖俗都需要的事,因為世俗和教會面對的事情都一樣,分別只在兩者價值觀不同,因此處理的優次、程序和方法會有分別。
他分析教會一般有兩個問題:
一、即使是小堂會,也常常追求「五臟俱全」。「堂會都講理想、講完美,希望服事所有人,但其實我們應先了解自己擁有甚麼、在做甚麼。」他認為教會應先確定使命,之後才尋求異象,而不是看見異象才定立使命。
二、教會常希望找一位「理想」的牧者。但他總結自己多年經驗:「每次請人,我只是希望請一位『冇破壞』的同工!」他指今天讀神學的人,的確不是社會上最有能力的人,但他強調神學生和教牧受尊敬,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他們願意回應呼召。因此他分別奉勸教牧和長執:

教牧方面:必須謙虛,應以愛、忠誠、委身等生命見證令人信服,而不是企圖在能力上證明自己比較優勝:「不懂一些事情不要緊,明白自己不懂已是優點,不懂卻裝懂就是最大問題!」

長執方面:不要期望找到「最理想」的牧者,更不應拿自己的牧者跟一些「大牧」來比較:「要懂得互相欣賞,多看自己牧者的優點,讓他發揮,而非只看牧者的『不理想』。」

「中小企受薪董事總經理」
區伯平則笑言,堂主任的身分其實是「中小企受薪董事總經理」,牧養之外還要兼顧許多雜務,慢慢便成了馬大,不能像馬利亞那樣「選擇上好福分」!他分享其堂會由百來人發展至過千人的過程中,確實面對不少管理問題:從前是家庭式管理,很多事情可以「圍威畏」彈性處理,透過彼此的交情互相補位;但在堂會增長後,家長式領導開始不行,教會面對樽頸,在部門合作和資源協調上都時有磨擦甚至爭拗,因此要不斷調整。
他坦言教牧的性格大都不是「行政人」,他們通常由團契導師開始,之後讀神學當傳道,最後成為教牧,故此管理方式都是「團契式」而非「行政式」。就以開會為例,教牧可能習慣把檯椅擺放、領會人選等細節事務也討論一番,使議事效率偏低。因此教牧的確面對兩難:要親自領導堂會,還是交由有行政恩賜的同工領導?

心態比架構更重要
作者劉忠明及盧龍光,以及出版社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池麗華(右二),在李炳光牧師(右一)帶領下為新書禱告。在台下發問環節,有人問到教牧是否也應進修「教牧博士」以改善管理,盧龍光不諱言教牧應該進修,但不應為了學位:「牧師成了博士,不代表可以提升管理效能。」
又有人問到信徒學歷、能力愈來愈高,教會是否應該改變體制回應新時代。劉忠明認為重點其實不是架構,而是心態:「教牧和信徒要學習同心服事,這比架構上誰人話事更重要。」盧龍光亦同意,不同宗派有不同體制,每宗派也有其優點和問題,因此體制並非重點:「真正關鍵的是『期望』,當長執對教牧有過多期望,教牧又對會友有過多期望,便很容易彼此失望!於是便有人離開。」他慨歎這種內耗就是教會最常見的問題。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0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