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30, 2010

信仰尋求瞭解

信仰尋求瞭解   王首文神學生

  中世紀天主教神學家安瑟倫曾對神學下一個註解:「信仰尋求瞭解(fides quaenerens intellectum,英譯為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我是基於相信,在不斷的尋問下,去瞭解上主在人類歷史中不斷的拆毀、栽種和建立;為使我們可享受日光之下自由的空氣。若我們只相信而不求甚解,最差便成為迷信:過於注重自我而欠缺與弟兄姊妹分享去互相印證。
  我喜愛與年青人相處,因為他們有勇氣去挑戰傳統權威:他們在問為何可以「得」時,同時亦可以問為何「不得」。成年人都感到為何他們在這時會變得一言九「頂」。在青少年階段,他們經歷了不斷轉變的身份危機,他們在不停地適應在改變中的自己及他人。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Robert Havighurst認為人的成長受著兩個時鐘所規限:生理時鐘和社會文化的時鐘。他指出在青少年成長階段,有十一項發展任務,等待他們去掌握:一.他們要適應一個急劇成長的身體及感覺;二.他們要適應抽象思維的思考方式;三.為了準備接受成人的角色與責任及爭取進修機會,他們要適應學校學業上的要求;四.他們要增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去掌握較複雜的理念及任務來表達自己;五.他們要學習在父母以外,建立自己的身分;六.他們要初步建立自己在職業上的目標;七.他們要學習在情感上獨立,減少對父母的倚賴;八.他們要發展穩定的同儕關係,因為同儕的接納是他們能否成功發展的指標;九.他們要學習管理他的性慾和性別角色發展;十.他們要建立自己一套價值系統;十一.他們要增強自制力,不再衝動地被情緒影響,行為上漸趨成熟[1]。成年人若瞭解青少年背負的任務所帶來的張力,便更應按捺著自己因他們不住挑戰自己的權威而來的怒氣,化冷戰成為冷靜,尋找及製造可受教的時機(teachable time)。當然,瞭解他們的困惑只是第一步,成年人如何成為青少年人的同行者是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在面對工作上的壓力之餘,還要兼顧兒女因成長期所產生的問題,實在是十分累人的。讓我們放下不斷理性分析的腦袋,豎起聆聽的耳朵,聽取青少年人內心的掙扎,提醒他們在抉擇上多了或少了考慮的地方,同時亦尊重他們接受或不接受我們的提議或經驗。一份出自愛心的提醒,他們是感受得到的!反之,一份出自愛心的命令,他們亦可以拒絕的。
  縱觀錦江堂在青少年事工上所投放的人力及物力,可以足見她是十分重視建立青少年人成為教會未來接班人及成為有穩固信仰基礎的門徒。宣教師和導師們的緊密配搭,默默耕耘,為教會的青少年人開墾了一塊良田好土,培養出有主耶穌心懷的僕人使女,為基督的大使命燃起勝利的火炬,照亮黃大仙區,成為基督之城。

[1]區祥江著:《生命軌迹-13個助人自助的成長關鍵(增訂版)》(香港:突破出版社,2008),頁66-67。